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守護求知質量線 E路有我來相伴---電子工程學院本科線上教學紀實

守護求知質量線 E路有我來相伴---電子工程學院本科線上教學紀實


(通訊員:方 心)明天直播見、教授變“主播”、網上答疑互動好不熱鬧、師生紛紛點贊打Call……2月17日至今,電子工程學院本科教學已穩步進入第三周,在這極為特殊的開學季,特殊的授課方式、特殊的督導模式、特殊的師生互動,都使得電院本科教學“云課堂”成為一道不尋常的風景線。

第一時間 學院統籌部署本科“云教學”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電子工程學院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通知,按照我校新冠肺炎防控及網上教學工作部署,學院黨委統籌安排本科教學辦公室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深入思考,主動謀劃,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制定《電子工程學院本科生2020年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工作方案》,確保新學期“學生學習不停檔,教師教學不斷檔”。

線上教學工作部署推進圖

第一時間建立本科教學微信群

學院2019—2020 學年擬開設142門課程,累計473學分,7580學時,涵蓋4個年級6個專業27個班級,涉及教師276位。學院開設課程數量之多,教師數目之大,是困難更是挑戰。學院要求各位老師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以信息化為工具(包括各種在線學習平臺、協作應用、社交工具等)重構課程的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做探究式和項目式學習。學院擁有多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在線課程,課程上線率位居全校前列,充分利用好現有資源,以學生為中心,重構課程內容,線上內容體現前沿性、創新性、挑戰性,強調探究式、啟發式、案例式教學模式,增加師生互動,生講生評,生講師評環節。

多措并舉 打好本科線上教學組合拳

早字當先,開課需多道工序。由于大量的學生集中登錄平臺,線上教學最易出現網絡擁堵和視頻卡頓的問題,為了避免耽誤學生時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課程任課老師宗汝一般會提前半小時登錄超星直播,等到快上課的時候再打開屏幕共享,并同時啟動額外的電腦、手機、平板來查看自己的直播,方便上課期間查看學生的問題留言,監控直播效果。提前登錄、調試多種設備、不斷調整設備間的協作幾乎是每一位老師的必備工作,“我會用兩臺筆記本電腦,一臺用來在線授課,一臺用來在微信群中跟學生們互動,使學生們感受到如課堂教學一般的沉浸式教學。”《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的另一位任課老師任愛鋒副教授談起自己的上課感受,而下面這張圖也幾乎代表了每一位直播老師的辦公桌日常。

線上教學辦公桌

“雖然現在我需要花更多時間在教學工作中,比如要準備更多類型的課堂測試題,要隨時為學生答疑等,但作為教師,能夠在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了主導,也算是離教學改革的目標更進一步了,還是非常高興的。”金艷副教授這學期承擔1802061班級《信號與系統》的教學任務,回想起自己在線上教學開始前的不安和焦慮,主動下載學習軟件并借鑒其他網絡授課老師分享的經驗,及早聯系學生建立QQ群提前溝通,到現在逐漸體會到“云教學”這種授課方式的便捷和優勢。“好幾位學生都跟我反饋說,以前上課跟老師溝通特別少,現在這種方式讓他們一下子跟老師距離更近了”。

手寫板書、直播間互動、作業布置

精心準備,形成線上教學閉環。疫情期間開展線上課程,在注重線上教學的同時,學院要求各位老師更要關注并嚴格督促學生在家抓好抓實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以保證學習質量。“劉老師更新資源是最快最全的,網絡教學平臺也用得很熟練,線上作業提交后不久就立刻批改了。”“劉老師的板書清楚認真,雖然是網上授課,但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在教室里上課一樣。”這是同學們對于劉靳副教授線上教學工作的評價,清晰明了的手寫板書、QQ群里的溫馨提示、學習平臺上的講義更新和作業批改,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閉環,全面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和能力。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學院的任課教師在保質保量的完成線上教學的同時,大部分采取課下私信形式回答學生們的提問,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模式和效果。

學習平臺上傳的課件和手寫板書

混合平臺,教學質量不掉線。“李老師在課前叮囑我們一定要做好三個準備,思想準備、理念準備和內容準備。”作為常年承擔《電磁場與電磁波》授課任務的教師,李龍教授認真準備了雨課堂、學在西電和騰訊會議三種直播教學平臺,建立了課程學習微信群,并安排了三名研究生助教,準備了手寫板,以確保網絡教學的正常進行。及時更新雨課堂中的教學日志,確保學生們線上線下學習不斷線。

雨課堂上傳教學日志

面對豐富的直播平臺和技術工具,如何選擇適合教師且適用學生的方式是值得探索的問題。《電磁場與電磁波》任課教師徐樂副教授通過不斷摸索和總結,打造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線上教學混合平臺,徐老師說道:“我的全程教學基于超星直播的屏幕共享開展,學生的學習、交流等功能均在該直播間中實時進行,利用學在西電平臺進行課堂到課情況簽到,采用雨課堂播放PPT時可以隨時調用白板,進行公式推導及示意圖展示功能,通過QQ群實時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這樣的方式采用的是學校推薦及培訓的平臺,教師和學生更容易上手。”

線上教學混合平臺

精準教育,推進“新工科”建設。針對2019級卓越班,為了實現因材施教、精準教育,打造教改金課和優質實踐課程,在保證本學期能順利執行完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本學期疫情的特殊性,學院及時將“教改”融入到了本學科的課程設置。能保證線上質量的課程線上執行,不能保證質量的課程優化統籌后執行。例如將本學期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Python)》和《科研實踐能力訓練》兩門課程的教學計劃做了銜接和調整,并與計劃暑假執行的《社會實踐能力訓練》做了統籌安排。

以生為本 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

師生同心,導學團隊在行動。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為了精準掌握所有學生的動態信息,及時把本科教學的工作安排傳遞到每一名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進行針對性疏導,學院將原定于第五周開課的學業導學提前至第一周,請各位學業導師通過電話形式關心學生家庭狀況、身體情況以及開學以來的線上學習效果。

導學團隊在行動

“特殊時期采用特殊的上課方式,而這種特殊的上課方式也更加拉近了我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以往在課堂上不好意思開口的學生,可能最近在家待得也話多了不少。”談及自己的導學課,韓冰教授娓娓道來:“特殊時期的線上學習,我督促同學們不能放松自己,你抓緊了,你就可能默默的完成了超越。原本想著一個半小時的課程,會很快結束,可沒想到兩節課結束了,只嘮嗑了八九個孩子,期盼下節課的繼續!也許,那個時候,我們會在教室里,擁抱彼此!”韓冰教授在與學生們聊天溝通的同時,不忘在一旁快速記錄下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映的問題,一頁頁的導學記錄承載著老師在疫情期間守護學生成長的心。


導學記錄本


鮑丹副教授利用釘釘視頻會議對學生進行了學業指導,與每個學生進行視頻連線了解大家最近在家的學習情況,并為個別家庭困難的同學聯系申請困難補助、話費補貼,為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送去溫暖和幫助。

與學生們視頻連線

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是挑戰更是機遇。陳渤教授談起導學課,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想,“我們利用微信群可與所有學生進行實時交流,進行線上問題咨詢與解答,提高了交流效率。而在上課時間,可通過騰訊會議室或騰訊課堂進行授課,騰訊會議室方便討論,騰訊課堂方便課件展示和授課。因此,新冠疫情期間,學業指導并沒有耽誤,這也為今后的學業指導課程提供了更多種的手段。”

為你點贊,不負“學在電院”的美譽。“本以為學校延遲開學會讓孩子在家無所事事荒廢學業,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新學期線上教學一周以來,孩子在家很充實,學習一點兒沒耽誤,我有次路過看到了孩子的上課直播間,老師的線上教學認真投入,真是個‘好主播’!”開展線上教學兩周以來,學生們飽滿而高效的學習熱情沒有辜負學院及各位老師的精心準備,家長們的認可也是對學院教學工作的支持和鼓舞。

學生家長在QQ群的留言

為全面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及時改進在線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學院在開學第一周結束后便向本科學生發放《電子工程學院線上學習調查問卷》,旨在了解學生們第一周的線上學習情況以便學院及老師及時調整后期的教學工作。本次調查問卷主要面對2019級、2018級和2017級,部分2016級學生。參與調查學生數總計1588人(一至三年級1576人,占比99.2%)。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于線上教學的整體效果基本滿意,滿意度達到96.28%,學生們對于線上教學提供的學習資料(網絡課程資源等)、授課老師的課程安排及線上講課滿意度較高。認為線上教學不及傳統教學的意見主要集中在網絡不好有延遲、對眼睛傷害較大,和沒有紙質教材這三個方面。針對以上問題,學院積極響應學校關于調整線上教學時間的要求,錯峰上課,避免網絡擁堵。由于疫情原因,學院預定的紙質教材無法及時送到學生手中,學院動員老師們可以在不涉及版權的情況下,復印相關講義供學生使用。

疫情終將過去,但電院全體教師對教學的熱情和對學生的關愛將永遠伴隨學生成長成才。這些老師僅僅是學院教師的一個縮影,在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學院任課教師均完成了線上教學方案的重新設計,平均熟悉和測試了三個以上的教學平臺和軟件,平均參與了各類培訓兩次以上。學院領導在教學群里鼓舞士氣,同全院教師一起奮戰在課堂第一線;教學關鍵崗位教師、教學督導小組教師深入每一門課程,參與課程指導,認真填寫聽課記錄;學生管理部門、輔導員密切配合,筑牢老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縱然辛苦,但看見線上教學100%的上座率和極高的滿意度,老師們心里滿滿都是師者傳道受業解惑的幸福。